斯坦福大学三十年VR研究的五大发现:临场感、化身、培训、追踪、移动距离
关于VR的五个基本事实
(映维网Nweon 2025年05月26日)学界早就开始对充满未来感的VR进行研究,而正式的相关研究可追溯到1992年的期刊《PRESENCE》。现在,斯坦福大学团队归纳梳理了过去数十年论文的发现,并提出了关于VR的五个基本事实。
斯坦福大学团队总结的VR五大基本事实包括:
-
临场感的效用取决于具体的活动:临场感是虚拟现实的一个决定性特征,使其有别于其他形式的媒介。但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体验都能平等地利用临场感。VR的历史最佳用例可能是培训。强烈的临场感对于培训特别有益。一系列的研究分析表明,在医学、航空和军事程序等行业,虚拟现实允许受训者体验安全地经历逼真的高风险情况,允许用户如同现实世界一样进行操作,从而巩固技能,促进学习转移和磨练决策。VR在临床应用中同样有巨大的帮助,暴露疗法是最有效的心理健康VR治疗之一,可通过脱敏帮助患者面对恐惧,减少对恐惧物体、情况或活动的回避。
-
化身会影响行为:化身是虚拟现实用户体验的核心,充当与虚拟世界的主要界面。视觉运动同步是这种媒介的一种感知能力,具有出色的心理效应。虚拟现实视角可以促进同理心。过去的研究已经记录了对内隐偏见减少、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识别的影响。消费者应该明白,长时间使用Avatar是有后果的,即便是在2D游戏中,化身代入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行为。
-
程序性培训比抽象学习更有效:可以说,VR最流行和最有前途的用例之一是培训及其变体。一系列的研究分析了虚拟现实能力对教室、博物馆和其他环境中的学习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沉浸式虚拟环境所提供的高沉浸感、保真度和高水平参与度为学习提供了独特的支持,可以促进空间知识的发展,促进体验式学习,增加动机和乐趣,实现更丰富、更有效的合作学习。
-
身体追踪令VR独一无二:追踪能力的提高对VR体验具有深远影响,是身临其境感的关键。另外,鉴于认知是由身体塑造,并以具身体验作为基础。VR为理解身体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研究表明,准确、实时的身体动作对自我和他人虚拟化身的社交线索至关重要。
-
人们低估了VR中的距离:VR本质上是一种空间媒介。人们移动身体来导航场景;视觉和听觉显示通常以立体呈现;对场景的自然探索可以说是人们使用VR而不是传统2D显示系统的原因之一。当用户在虚拟现实中体验高度存在感时,评估距离的准确性可能不是他们的首要任务。然而,当人们实际任务是评估物体的距离时,VR中的距离可能会大大低估。这种感知缺陷会影响空间行为,如行走、跳跃和投掷物体,从而令基于VR的训练的有效性受到质疑。一项分析指出了可能的原因,如视场受限、头部重量、深度提示不完美、阴影和渲染质量等等。
相关论文:Five canonical findings from 30 years of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ation in virtual reality
斯坦福大学团队总结道:“虚拟现实是一种用于工作、娱乐和学习的新兴媒介。我们回顾了三十年来VR的实验研究。相关发现对于刚接触虚拟现实作为媒介的社会科学家,或者研究过虚拟现实但专注于特定心理学子领域(例如,社会、认知或感知心理学)的社会科学家特别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