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专家Sonny Xin采访:十年内AR眼镜都以辅助信息为主
查看引用/信息源请点击:映维网
前Metaio中国合伙人
(映维网 2021年07月11日)AR/VR行业接下来的发展主方向会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Oculus Quest的引领下,如今的VR行业已经在“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游戏机”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那么AR行业呢?带着这个问题 ,我们采访了AR增强现实产业资深从业者Sonny Xin。Sonny Xin是前Metaio中国合伙人,Metaio于2015年被苹果公司收购。
Sonny Xin认为未来十年的AR眼镜产品形态都会以辅助信息的为主,即Assisted Reality(辅助现实)。以下是Sonny Xin(联系邮件:sonny.xin@outlook.com)采访的具体内容分享:
采访问:你好,Xin!很高兴能够采访你,能简单分享下您在AR行业的从业工作吗?
Sonny Xin:好。这些年我为Magic Leap、EPSON Moverio、Daqri和RealWear等300余家AR企业提供过咨询服务,并为多个省市地区提供过AR产业规划和项目引进服务。2011-2021年,总计帮助AR创业公司融资22.3亿元人民币。2015年,帮助德国Metaio公司完成被美国苹果公司的并购。2016-2021年间,帮助10余家国内外AR头部企业完成核心技术收购。
我在这个行业内做了有十几年的时间,积累下来了比较深的人脉,资本机构、创业公司、上市公司项目等都有,大家隔一段时间都会来咨询我关于AR行业的观点。
资本机构包含像国投、IDG、中金、软银等一些主流机构,都会不定期做一些交流,也会帮助他们推荐挖掘一些好的项目。也有些基金公司和地方政府,包括像西安、成都、重庆、上海、南京等。比如说政府型引导基金,他们希望有这样的企业能够给当地的经济或者产业链能带来帮助。2020年7月到现在,过去一年间找我做过调研的资本机构一共有105家。
创业公司找我主要是收购并购相关的咨询,有的创业公司融了一大笔钱后,想寻找海外好的技术,我就帮他们找一些好的项目,根据他们的需求推荐。另外就是帮助国内的公司对接资本融资。
其次第三块我会参与一些行业性报告,国内的公司出这种报告的,会来找我要一些我的主流观点和行业知识,然后汇编到报告当中去。
采访问:你有那么丰富的从业经验,那你认为未来AR会取代智能手机吗?
Sonny Xin:作为这个行业的资深从业者,从2016年到2021年,我们跟三家公司一起做了非常系统的研究,一个是波音,一个是通用电气,还有一个是美国最大的通信公司Verizon。这三家公司分别派出了200人的团队,我们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做过调研。
在调研过程当中,他们会把不同的计算机穿戴在人的身上,有眼镜形态的,有手表形态的,甚至有项链形态的,然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最后的结果分析。三家公司各200个测试人员,一共是600个测试人员,整个周期是半年左右,抓取出他们的数据,最终结果是戴在脸上的计算机形态的效率最高。简单来讲,我们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追求获取信息的速度和便捷性,而它获取信息的速度、效率是最高的,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效率最高。
为什么戴在脸上的计算机形态的效率最高呢?因为不管是手表,还是项链,还是戒指,任何其它形态的计算机都需要一个间接媒介来获取信息,手机就更笨重了。第一步你要先伸手掏出手机,这就已经浪费掉你第一步了。第二步你要开机,不管是指纹解锁,还是虹膜解锁,你总得要开机。第三步才能去到一个APP里面去获取你固定的信息。
其他的计算机的形态,中间至少也有1~2步。在你需要信息的时候,只有眼镜形态可以以最快速的方式,直接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就眼镜这种形态,除了我们自然生长的器官以外,它是我们人类已经接受的可以佩戴在我们头部上的一种配饰。目前这种计算机形态没有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还没有任何一个计算机可以做到跟戴在我们脸上的眼镜一样轻、薄。
我判断,在一大段时间里,甚至未来苹果推出了自己的AR产品以后,AR眼镜是会跟手机共存。一开始,它的形态应该是手机的配件,通过把手机上的内容推送到眼镜,可以做到更快更便捷信息获取,而不用看手机。最终,慢慢地会发展成为不需要手机,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当手机上的信息可以在眼镜里通过语音等各种交互方式获取时,手机这种形态慢慢就会被取代掉了,它是一个间接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直接取代的过程。
采访问:那我们使用AR眼镜是不是也有那么一些步骤,比如说去启动AR眼镜里面的App。
Sonny Xin:手机就有那么小的屏幕,没办法承载太多信息,我们通过App相当于把很多信息放到了一个孤岛,一个个小型的孤岛,找信息的时候就要到岛上去查看。AR则相对手机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没有屏幕了,整个家(世界)就是屏幕,终极的AR相对用户来说可能就没有App的概念了,因为所有App都在我的眼前和身边。
为什么AR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快,因为它本身就颠覆了原来的信息获取方式,以更接近于人类自然的方式获取信息,而不是到手机里面去查找点开一个个小小的App。比如说,AR里我可以通过语音启动Skype,这个Skype就自动弹出来了,而不像手机端去查找打开一个App,AR里这个东西相当于就在我的生存空间。
第一代苹果手机刚出来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多App,当时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是“信息(Message)”,跟诺基亚手机的信息比,就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动,诺基亚是一条一条地分开发,而“信息(Message)”则是在同一条信息框里满屏地发,使得信息收发的方式有了一定的提升,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
科技的发展进步,实际是源于人的惰性,懒惰就需要更便捷的方式。当我用了这种收发信息的方式以后,就不愿意再用诺基亚的那种发信息的方式。用同样的道理来讲AR,当我有了一种更快速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后,我就不愿意再回到原来那种旧方式去了。所以,手机被取代的不是技术的发展,而是人习惯的发展。
采访问:过去三四年,有大量资本流向了国内外AR公司,比如融资超29.5亿美元的Magic Leap,为什么AR行业至今都还没有走出一个更大的市场?
Sonny Xin:AR技术或者说行业的发展,它需要依赖于搭建一个完整的新生态。比如说,站在用户的角度,我甚至不知道什么叫App,不管我要什么它都会在我很自然的位置出现,我要电脑,虚拟的电脑就会出现在我的桌子上。要达到这个,就涉及到一个全新AR生态系统的建立,比如App运行方式,它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操作系统中呈现,最终的AR操作系统到底应该长成什么样子。当然,微软做了尝试,做了Holographic,很多公司也做了自己的尝试。所以说,AR技术要发展,它是有一个自成体系的生态要去建立。
我认为,2017年到2019年的资本热涌入,是大家对AR的生态建设的难度以及C端市场的接受度的一次误判,是全行业的一次误判。 在那个时间点,大家的判断甚至是在我这边的主流判断,都认为AR技术生态建设会相对比较容易,而且C端消费者应该也会为这样的产品买单。当时大家误判C端市场会爆发,所以大量资金涌向了C端市场,所有的AR公司都是全身心地在建设AR生态,包括底层操作系统、人机交互的方式、硬件的形态、App的对接。
结果可想而知,去搭建一个全新的生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通过总结Magic Leap、微软HoloLens,还有我们国内跑在前面的创业公司,最后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AR生态没有那么容易建立,里边的难度有它的必然存在性的。然后就是C端市场的误判,消费者对于一种全新计算机形态的需求目前没有这么旺盛。AR眼镜能够带来信息的便捷性,但目前也没有真正到来,这是由于技术还不成熟。所以,由于各方面的误判,我觉得导致了这一次的集体创业遇挫。
采访问:这个误判是怎么形成的?
Sonny Xin:2010年左右,AR行业主要聚焦在底层算法,比如三维环境识别算法、图形图像识别,那时候AR还没有涉及硬件形态,然后从手机这个形态开始进行测试,然后智能眼镜发展出来了,包括谷歌眼镜和日本爱普生。接着一个比较大的事件是,2015年苹果公司收购了德国Metaio公司,相当于是苹果收购了一家算法公司,之后苹果就推出了自己的手机AR功能ARkit。我最早的创业就是在德国Metaio公司,我是Metaio中国的合伙人。
苹果收购Metaio就向行业发出了一个信号——苹果要进入AR了,大家自然会联想到AR眼镜,苹果期间也注册了大量AR眼镜相关的专利,还收购了其它产业链上的AR公司,导致大家对C端有一个预判,希望可以快速进入这个市场,抢占苹果还没有进入市场之前的红利,这是苹果带起的一波预判。
然后是谷歌眼镜的推出,给了大家一个非常丰富的想象空间,基于这样的一个眼镜的形态去运算 AR的相应的算法。我们最早在谷歌眼镜上开发了它的AR浏览器功能,也是谷歌眼镜上比较主流的AR浏览器。但可想而知肯定是失败的,硬件形态加上各方面的不完善,所以谷歌眼镜相当于给这个行业做了一个启蒙,也做了一个过渡。
实际上,谷歌眼镜也给大家带来了AR ToC的误判。大家认为C端市场能够起来,认为再往后发展就是对于谷歌眼镜这种硬件形态的优化。所以大家就进入了这样的一个状态,硬件形态的迭代,希望解决C端问题。我记得当时,谷歌眼镜推出以后,国内就出来了一批模仿公司,也都投资到类似于谷歌眼镜这种形态的产品,他们相信谷歌的判断不会错误。
后面就到了微软HoloLens,觉得微软认为这个市场是可行的,然后大家也要介入到这个市场。大家认为,既然谷歌在往这个方向走,微软也在往这个方向走,苹果也肯定是往这个方向走,三巨头都往这个方向走,那肯定错不了,所以资本机构各方面的判断认为C端市场是可行的,也就造就了像Magic Leap这样的初创公司能达到那么高的估值,造成Magic Leap成为一家独角兽公司。所以,大家都判断应该是可行的,结果就是全行业的一次发展误判
到最后碰壁了,碰到瓶颈了,我们不管投入多少资金,不管怎么去解决,发现都解决不了,因为有它固有的硬件短板、技术发展周期,所以最后出现了大量资金涌入却没有达到大家预期的情况。
我认为头戴计算机,或者说AR眼镜,未来会逐步取代手机,这个判断没错,但是大家对这个时间和中间要经历的过程,我认为是有误判。
采访问:经历过这些之后,目前AR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
Sonny Xin:从行业角度来看,经历了前面的大量资本投资,教育了这个行业。现在我们走在大街上,问一个消费者知不知道AR、VR这些东西,大概都已经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然后大部分企业也经历了洗礼,也都听过、知道什么是AR,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一件事情。
从公司角度来讲,经历了前面的误判,也经历了资本的投资热潮,导致目前国内外的AR公司的估值都偏高,这是因为之前的资本市场把大家的估值都抬起来了,所以目前AR行业出现了资本价值与技术发展周期不匹配的情况。AR行业的公司都非常高估值了,基本都在10个亿(人民币),甚至有20亿、30亿的估值,但是大家的业务还是处于一个早期发展状态。可能目前所有的AR公司都会面临这个挑战——就是自身价值与行业技术发展不匹配,这个问题大家都在面对,且都要解决。
另外,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迭代的时期,这个行业在处于一个非常好的上升的趋势,所以现在从行业来看我还是非常看好AR这个行业。作为这个行业的资深从业者,随着苹果、微软、谷歌等这些公司在更冷静地迭代产品这样一个现状,我判断这个行业会走出低谷,然后开始往上发展。
采访问:针对企业估值跟技术发展周期不匹配这个问题,你觉得后面会出现什么解决方案?
Sonny Xin:这些公司都有大量很好的投资人在里边,比如美国以大鲸鱼轰动全球的那家,以及国内的,投资人也不会允许这些公司就这么死掉,实际上投资人也会帮着这些公司去解决现在这个问题。随着市场发展,每家公司都会有自己发展节奏的解决方案,但解决的方式无非就是两种。
第一是,去适应现在技术发展的阶段,以及现在估值和价值发展的阶段,对公司进行整体结构调整,对公司进行切割重组,把优势的AR技术、资产进行盘活。通过重新适应这个行业的技术发展节奏,然后再快速进入AR当前阶段的上升红利期,争取赢得市场。
第二是,也不排除一部分公司会直接进行资本打包上市,跟别的项目进行资产打包,进行资本化操作。 作为行业资深从业者,我分析判断,目前国内外会有排名靠前的AR公司,会开始陆陆续续地进行这种资本打包上市的操作,当然也会有公司进行拆散重组。
但不管这些公司怎么选择,AR市场在上行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趋势,所以能够快速进行调整且没有太多内耗的公司,快速适应AR上行的快车道发展节奏,会成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比较好的公司。
采访问:基于这种情况,未来资本是否还会持续投资这个行业?
Sonny Xin:我觉得资本近几年已经非常理性了,资本基本上都能看到AR一定是未来,看到这种技术一定还是未来主流的技术形态,大家关心比较多的还是“什么时候会起来”,“会不会再起来,又进入低谷,然后再起来”。我认为资本对AR的整体发展还是持有非常强的信心。现在,AR技术在上行发展,我判断是基本不会再拐弯下来,AR死亡谷的周期已经过去了。
影响目前AR技术发展的主要零部件,现在已经是完全成熟了,而且是非常成熟。再从市场来看,尤其是2019~2020过去这两年,已经出现了一些过亿美元的订单,可以看到AR B端市场的旺盛需求,在提速。
采访问:B端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大部分AR公司也在转型做B端市场,您认为B端市场能被全面打开吗?
Sonny Xin:现在大量AR公司都从C端转型到B端,B端市场会不会被这些C端公司打开?我认为不会。这是大家的缓兵之计,因为大家还是要做C端市场,因为大家要等到C端市场的爆发,等到类似于苹果这样的公司进场,把C端市场整体带起来,然后大家再回到C端市场。这个中间做B端市场,我认为是一个中间态的行为,因为做C端产品和做B端产品是完全两种不同形态的东西,我们说隔行如隔山。
做C端产品和做B端产品,它有不同的基因。做C端产品是以发明创造型来做产品,我不管市场当时需不需要,但相信 C端市场会需要这样的一个产品,我会发明会迭代黑科技,然后推出去。 做B端产品是根据客户需要什么,如果B端客户说不需要眼动追踪,不需要手势识别,它一定就不会做,它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去定制。这个决定了C端公司和B端公司的基因,我认为这是大家忽视的且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基因问题。
另外就是大家对B端市场的理解,如果做C端市场的天生没有知识结构,怎么去建造B端的渠道体系,大家经常听见的全国总代、一级代理、二级代理,这些渠道体系怎么去建立。你还是要了解怎么建立渠道体系,了解怎么做B端的市场营销。 做C端的公司则主要是做品牌营销,而不是做这种垂直行业营销,所以当Magic Leap决定做B端的时候,它就把它的CEO和早期的联合创始人全部开除掉了,重新换血换班子,换来了之前在微软公司工作过的新CEO,然后继续换了一个班子来做B端,这个就是我说的结构化的调整。
投资人或者说创始团队要有魄力,我现在要做B端,我就把我的CEO等全部换掉,都换成ToB的,这样它就会有B端的知识结构去做,这是一个必然的调整。现在行业里的C端公司转型去做B端,目前我已经看到了很多问题,就是大家还是按照卖C端产品的方式进入B端,产品不断地打折、赠送,低价卖产品这些都是用C端方式做B端,这在未来一定会出大问题,甚至会把B端行业搞乱。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C端公司转型做B端,我不认为是一个成功的选择,而应该让B端公司去做B端,如果C端公司要转型做B端,我非常赞成Magic Leap的模式——进行结构化调整。
再从行业的角度,B端对AR技术有没有需求,能不能被打开?
这个我认为一定能打开。因为B端主要看数据,比如过去5年左右的这个采购量是不是上升的,目前B端采购AR眼镜产品是不是上升的。然后再加上对B端客户的一些访谈了解,我看到的目前情况是这样的,工业领域世界500强企业在过去5年多多少少都有采购头戴计算机,这是一个非常正向的行业信号,然后最近两年也不乏有大订单,大订单过就是过千台、万台。在行业内。它也对AR行业释放了一个信号,就是B端有上升趋势。
对于工业公司来讲,有一个头戴计算机,一线工人就变成千里眼、顺风耳了,他想看到的数据会立刻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想听到的信息会立刻在他耳朵里呈现。对于工业公司来讲,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效率工具,会让工作更加有效率、更安全,然后也更加便捷。
采访问:那目前AR公司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Sonny Xin:我认为一个是公司瓶颈,一个是行业瓶颈。现在大部分AR公司,至少我知道的AR公司,都面临一个转型的瓶颈,就是这些公司已经没有时间精力去发展技术了,他们需要把前面提到的资本问题解决,如何能让资本对这些AR公司有一个正向的评估。如果大家都不去解决那个问题,估值不断地滚雪球往前堆,就会限制这个行业的发展,最后就会浪费技术发展以及抢占市场的大好时间。另外,是否有专利保护,如果没有专利保护,你就没办法出海,如何获得专利保护也是一个瓶颈。
第二个是行业的瓶颈,因为这个行业现在已经从C端转到了B端,我判断至少在未来5年内,C端都不会起步。因为苹果出产品以后还要三年的市场培养期,所以未来5年内我们要看大家否能把B端市场先抢占了,然后再反过来杀进C端市场。未来5年,AR行业的决战市场在B端。
B端市场的发展瓶颈就是考验大家对于企业端市场的真正需求的理解,以及是否有成熟的适合于B端的产品,是否能够深刻了解行业痛点。但目前行业内,我认为适合B端的产品还是少之又少。我认为目前技术已经不是瓶颈了,甚至还过剩, AR技术满足当前B端已经绰绰有余。我们不用再去迭代黑科技了,实际上现在需要技术与市场快速对接,把成熟的技术推向市场,解决目前B端市场的实际需求问题,这是行业瓶颈。
采访问:怎么理解AR技术已经不是问题,是针对当前市场环境,还是接下来的3~5年,或者更长远的未来
Sonny Xin:我认为目前的AR技术——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解决方案等,满足于当下B端市场需求,完全不是问题。 然后,AR技术要满足C端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B端不会特别在意这个东西沉不沉,这个东西戴在脸上难不难看,这个东西会不会有隐私安全问题。B端只在乎这个东西能不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能不能帮助企业减本增效,是不是能够帮助一线工人变得更智能,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这个东西重一点笨一点难看一点都不是问题。核心问题是我们是否知道,如何对眼下已有的技术跟市场需求进行对接,做最大的市场转化。
如果看2020年全年的AR行业营收,以及2020年全年的AR行业需求,我认为非常不对等。如果看世界500强企业,或者中国500强企业,对于AR技术的需求,我认为远远超过了2020年我们整个行业做到的营收。那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这个行业人没有用心去了解客户需求,没有扎根下来去解决客户的问题。大家还是在迭代黑科技,今天研究眼动,明天研究手势,后天研究更多东西,这个固然是好,但我认为是更往后的发展。
现在,大家对于技术名词都有了很多的迭代,叫增强现实AR,叫混合现实叫MR,又出现了扩展现实XR,我现在想把它拉回来,目前B端这个行业它既不需要AR,也不需要MR,它最需要的就是最简单的一个东西,叫Assisted Reality(辅助现实),这是一个在海外叫得比较多的一个名词。
目前B端公司,至少我了解的世界500强企业,他们都不需要AR、MR这么高科技的技术,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辅助现实设备。我不需要那些眼花缭乱的虚拟信息,什么眼前放一个虚拟电视、一个虚拟台球桌子、一辆虚拟汽车,我不要那些东西。我要的是我一线的工人,不管是在什么行业,当他需要信息时,他眼前就能出现一个辅助的信息,这就是辅助现实的概念。
我并不需要太多的虚拟和真实信息的叠加,我需要的是信息辅助。当我需要信息的时候,哪怕我看不见东西,你都能给我一个声音提示。当我遇到危险的时候,你能在眼镜前面出现红色星,警告我不要碰这个东西。当我需要远程专家支持的时候,我在我眼前的眼镜屏幕里就能看见专家的信息。
服务于现在的行业,现在的技术完全足够了。眼下肯定是一个市场转化阶段,从我们目前的产品,硬件产品的量产工艺,以及量产的成熟度,从几个大代工厂来看,都已经做了大量产品,量产率完全都可以做到手机水平。从生产工艺到技术本身,对目前B端市场,我认为AR技术不是一个本质上的难点。
采访问:前面我们多次提到苹果公司,你认为苹果AR眼镜会什么时候推出?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Sonny Xin:咱们前面提过,等苹果进入市场的时候,大概会有一个2~3年的市场培育期,从培育到稳定,这中间是我们对C端市场最好的观察。因为C端市场太大了,AR眼镜的C端市场一定会有很多细分市场。
举个例子,比如今天的外卖小哥,算不算C端市场?一定算,他们平时带着要用,他们这样的群体现在最需要头戴AR眼镜。每天开着小摩托,脖子上挂着手机, 所有订单信息都是从手机传递给他们,他要一边跑一边看手机一边接手机。对于他们来讲,一个头戴AR眼镜就能够辅助他们,辅助他们现在的工作,让他们变得更安全。
再延伸一下原来用蓝牙耳机最多的群体,可能就是现在的白领。他为什么愿意在耳朵上插一个蓝牙耳机,就是接电话太多了,要处理的工作太多了,需要快速接电话,需要快速获取信息。您把AR眼镜想象成一个蓝牙耳机出来了一个屏幕,就更便捷了,连手机都不用拿起来,就能接电话,还能看信息,这就是适合白领的AR眼镜。
C端市场有很多切割,也有很多垂直,所以C端市场要看苹果推出产品以后,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我对这个时间点判断,实际上我之前的判断是今年2021年就该推出来了,但迟迟没有推出,我认为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原因有疫情期间芯片慌的问题,有产业链上疫情导致的问题。但等疫情恢复后,我判断苹果不会再推迟 AR眼镜的推出。因为前面已经有过几次延迟,如果不是今年推出,我判断大概率明年会推出。
实际上,我认为苹果的第一代AR眼镜产品,它既不会是AR眼镜,也不会是MR眼镜,而是一个辅助现实眼镜,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连接苹果手机,在你需要的时候把苹果手机里的内容推送到你眼前,完成信息的辅助。所以我判断苹果的AR眼镜也会是辅助现实眼镜,它不会在你面前呈现那些特别酷炫的信息,它是一个应用会更加贴近于大众消费者的辅助现实眼镜,而不是贴近B端应用这样的场景。跟苹果手表一样,它会作为一个手机配件,就是一个辅助现实场景,比如在我面前出现一个框可以接打电话、收发短信。
那么苹果AR眼镜推出意味着什么?比如说2022年推出后,再给他三年的市场培育时间,到2025年市场稳定期,这中间就特别适合大家去对细分行业做一个定义或者切割。从今年2021年到2025年的爆发期之前,大家是否真的能够吃深、吃透B端市场。B端市场需求足够庞大,目前的AR公司满足不了。大家是否能够把B端市场服务好,在苹果以及主流龙头公司陆陆续续推出产品以后,依然能够在后续的市场发展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甚至能够引领细分市场,我觉得这可能是留给我们最深的一个意义。
采访问:你怎么看待苹果2021年推出VR/MR眼镜的爆料?
Sonny Xin:相对于AR,VR完全属于另一条技术路线,叫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里,是进入到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面。这两条线苹果都在研发产品,苹果也确实在研发VR产品,苹果也在研发AR产品,明年会先推出哪一款产品,这是两个方向上不同专家的预测。我主要挖掘的是苹果在AR这个方向上的目前供应链的情况,根据它各方面的情况去做一个判断,但大概率上来讲,苹果不会在同一时间发布两款产品。
以我目前信息来看,苹果不太会在明年发布它的VR产品,因为在没有储备非常的好的优质VR内容(主要是游戏)之前,我相信苹果不会发VR产品。但AR产品没有这样的内容局限,AR产品的内容就是今天我们大家都在用的内容,比如说接打电话、收发信息,都是我手机里已经有的东西,它相对更简单轻巧。而且作为配件来讲,它会是一个更轻的配件,所以我判断应该会最先推出辅助现实的配件产品,以最简单的方式进入市场。当然,也不排除AR、VR两个产品同时发布的可能性。
采访问:你对苹果AR的判断是来自于哪些信息呢?
Sonny Xin:我获得信息的方式,有我获得信息的来源。 我之前的Metaio同事现在都在苹果工作,苹果有非常严格的保密机制,包括我本人也是一样的,有跟苹果签订非常严格的保密协议,然后我们的同事也是一样,所以从苹果内部、从同事中间获取信息的方式是违法的,不可取。
我本人来讲,我有获取信息的合理合法的渠道以及方式。我在AR行业算是一个资深从业者,原来在Metaio公司的时候,我们大概有一个10年的发展规划,当然我们没有发展那么长时间,2015年就被苹果收购了,但我知道未来的发展规划,我可以判断(或者叫预判)这个公司被苹果收购以后,大概率还会沿着一定的(但也不是100%)发展路线往前去发展,所以这是我的判断的一个依据来源。
当然还有其他的信息来源,在这个点上,在我认为这是AR行业非常历史性的一个事件后,我们会看它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苹果在收购了很多其它AR上下游的公司后,它首先推出了ARkit,再到后来它在iPad中增加了LiDAR,可以让iPad扫描3D物体,像这些技术的早期原型,我们在2013年左右的时候就见过。
我目前的判断,这些技术的储备会有一个迭代性,储备到最终都非常适合在眼镜这个形态上展现。用手机LiDAR去扫描一个东西,它不符合人体工程学,我要端着手机去扫。但戴着眼镜去扫就非常符合了,就像人正常绕着一个东西转一圈观察,然后这个东西就变成3D模型了,是不是一个很奇妙的体验?这个体验来讲,手机和平板还有它的不便捷性,但眼镜就有更便捷了。
再往后发展,我相信你已经能够看见,在iPad、iPhone上的一些技术,都是后续往苹果眼镜产品方向迭代的中间步骤。
采访问:我们最后一个问题,AR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Sonny Xin:这个问题前面多多少少也有相关的回复,我判断2021年今年应该是AR B端的发展黄金期,2021年到2025年这个阶段主要是给有B端基因的公司,或者是像Magic Leap那样的C端公司经过重组的,会优先的爆发出来,是大家抢占B端市场的一个黄金时间。
明年2022年应该是C端产品的一个初始点,我这个预判是跟着苹果走,如果苹果产品是按照我的预测明年出来,明年就是C端的一个起始点,三年以后2025年就是爆点。2025之后,C端市场的雏形就出来了,进入C端市场发展这样的阶段。作为行业资深从业者,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
苹果第一代出来的产品肯定会有一批果粉去买,之后就跟苹果的节奏一样,会有第二代、第三代。我认为至少需要三代的产品迭代,时间点是2025年。买第一代苹果眼镜的用户会类似于买第一代苹果手表的用户,多数是猎奇心态,追求苹果品牌,这两个用户群体会有非常大重叠,所以第一代苹果手表用户非常有参考性。
对于我们这些创业者来讲,苹果推出第一代产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已经开始想C端的场景了。你看苹果的侧重点,你就知道它没有侧重的地方,可能就是我们应该去侧重的地方,就是大家起点的地方。
到2025年,这个行业内一定又会出现独角兽公司,有细分市场的独角兽公司。举个例子,专门给美团、饿了么的骑手提供智能眼镜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可能就会变成独角兽公司,价值超10亿美元的公司。可能还会出现专门为医院、医疗等提供AR眼镜的公司,也会有专门为Office Worker提供蓝牙耳机+屏幕这样的AR解决方案。我认为2025年就是一个百家争鸣的状态,在苹果大环境下会出现细分市场的胜者。
2021年~2025年实际上是储备时间,谁能拿下B端市场,谁就有充足的资金,就有充足的产业链迭代能力,就能在苹果出产品以后杀进市场并抢占更多的市场。 反倒是之前一些跑得快的公司,有可能熬不过这个期间的发展,甚至熬不到苹果产品出来。就是我说的目前大部分公司出现的资本价值问题,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大家肯定要面临长痛还是短痛的选择。
最后,未来十年的产品形态都会以辅助信息为主,就是Assisted Reality(辅助现实),然后会慢慢地往AR去迭代,这是我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