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巴拉:行业北极星Vision Pro过度设计不适合市场

虚拟现实的意义何在?

YiViAn 2016年5月30日)虚拟现实如果不想只是昙花一现, 还需要有内容的支撑。 但是短期来看, 虚拟现实似乎还不会出现什么高质量的内容。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虚拟现实还是一个新的媒介。 虚拟现实的发展需要时间, 无论是内容还是硬件设备都需要不断地完善。

尽管人们会通过虚拟现实观看电影, 但是虚拟现实并不是一个影院。 虽然虚拟现实只要应用在游戏产业上, 但是虚拟现实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游戏主机。 而很多人都说虚拟现实将会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 但是虚拟现实也绝对不是一台简单的计算机。 没有人可以肯定地说虚拟现实将会发展如何。

我(Natasha Lomas)是一名虚拟现实怀疑论者, 但是我还是认为, 虚拟现实可以促进社交并且在教育上让人们受益。另外, “沉浸式”体验或许可以帮助到人类更好的理解太空和各个不同的空间。

纸上谈兵是很难的。 人类毕竟是视觉生物。 跟你说难民营有1万名儿童和让你看到难民营有多少儿童是完全不同的。 视觉带来的冲击更加震撼, 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连结到故事之中。

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虚拟现实的叙事方式是否会比现在的视频、 电视或者影院更加强大。 而之前备受吹捧的3D影院也并没有颠覆原有的秩序, 现在已经被淹没在2D内容的海洋中。 不过虚拟现实的推手仍然会说虚拟现实很特别, 将来一定会颠覆现有的叙事方式。

或许他们是对的, 但他们也能可能是错的。 每一个头显都会带来不同的沉浸感, 让观众沉浸到内容之中, 或者说让内容沉浸到观众身上。 但是我不认为2D媒介是一种被动的媒介, 虽然某些内容真的很脑残。 但是会有人认为大卫林奇(David Lynch)的电影是被动的吗? 单纯地坐在那里被动的观看是绝对不能够理解大卫林奇的电影。(YiViAn注:大卫林奇是电影史上的一名伟大导演, 作品包括《穆赫兰道》)

很多人都在想虚拟现实是否会成为下一代娱乐媒介, 但是如果你只把关注点集中在教育这一块, 那么你会得到不同的看法。

视觉旅游技术可以把不同的图片缝合在一起, 让用户行走在视觉的海洋上。 但是这项技术通常难以使用, 而且体验其实并不真实。 而在3D模型内观看可以带给你更多的沉浸感, 但是你可能会失去一种空间感。 而虚拟现实可以让你把你传送到那个地点上, 把沉浸感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对于叙事结构来说, 2D媒介通常是线性叙事方式。 点击播放之后就完事了, 无需再做任何事情。 但是也有例外的, 如交互性纪录片。 你可以自由选集, 但是基本的结构仍然没变。

但是虚拟现实的结构则比较复杂。 观众有更大的自由度, 可以观看不同的角度。 观众可以自由地行走在荒废的小庙里, 或者是在未来的世界中探索发现, 就像哆啦A梦的时空穿梭机一样。 但是大部分的内容都谈不上令人满意, 所以我们才经常说“体验”。

我们暂时不要再想虚拟现实到底是否会成为下一代娱乐媒介, 而是把目光放在作为信息或者教育工具上的应用。 地产界能利用虚拟现实让房客自由参观, 又或者是医生提前可视化手术过程进行练习。 人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虚拟现实, 以后, 商贩再也不用在街上吆喝叫卖, 人们只需要通过头显就可以体验到这款商品。

那么虚拟现实的意义是什么呢? 在这个技术的新生阶段, 我们还不得而知。

案例:一次交互式虚拟现实纪录片的尝试

一群电影制作者正在试水虚拟现实内容, 把沉浸式的教育应用和可交互的纪录片格式结合起来, 为我们讲述了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 影片还加入了逝去的亡魂作为卖点, 观众会看到小孩子在玩耍, 大人在工作。 我们还会去到各个不同的核泄漏地点, 查看那里的情况。 通过这样的方式, 电影制作人希望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铭记历史。

他们的项目叫做《Chorobyl360》。 影片监制塞吉捷列先科(Sergei Tereshchenko)把它称为“虚拟博物馆”, 观众将会参观各个不同的地点, 影片还加入了各种不同的叙事方式。 交互不再停留于选择哪个场景, 观众还可以“打开”核电站设施的设备, 而影片也会有相应的反馈。

这个项目极具雄心, 他们也为这个项目准备了超过一年的时候, 并且另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去研究应该如何拍摄。 没有人可以说拍制作一部好的虚拟现实内容是很容易的。

现在这个团队正在进行众筹以完成最终制作, 目标是3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2万)。 他们也已经和一些潜在的合作伙伴商量过赞助事项, 三星似乎有意赞助这个团队, 因为这个项目是公益性的教育项目。

捷列先科表示:“我们决定采用非线性的故事结构来强调虚拟现实所能提供的沉浸式体验。 既然观众在虚拟现实电影中可以探索不同的场景, 那么为什么不给观众更多的自由来选择叙事轨迹呢? 这个项目更像是一个虚拟博物馆, 而不是单纯的电影。 我们的故事不是线性叙述的, 观众可以探索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一切。”

在核泄漏场所拍摄视频显然更加复杂, 而且花销也会更多。 但是正如虚拟现实推手们常说的, 虚拟现实可以让你去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一样, 切尔诺贝似乎是个好的选择。 尽管如此, 考虑到制作成本和拍摄时间长度, 可交互的教育性虚拟现实内容似乎出现的频率不会太高。

虚拟现实可以带来独特的个人体验, 对于3D电影, 你并没有太多的自由度, 你会跟其他人一样, 看着同样的画面, 听着同样的声音。 而虚拟现实可以让你重新思考这些东西。 虚拟现实并不是说会取代其他的媒介, 而只是改变他们的编辑、 拍摄和制作方式而已。

对于现在的视觉媒介, 观众都处于很被动的位置, 他们只能接受视频所提供的内容。 但是虚拟现实则让观众变得主动起来, 选择自己的叙事轨迹, 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样的区别就好象, 看照片和拍摄照片一样。

那么虚拟现实内容的拍摄跟传统的纪录片拍摄有什么不同呢?

当你制作2D纪录片的时候, 你需要决定应该拍摄那个画面。 但是在虚拟现实中, 作为导演的你需要隐藏自己, 不能打破观众的沉浸感。 当你选择故事的时候, 你需要思考应该使用那个场景, 因为这对虚拟现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你需要计划好每一个叙事轨迹。 而2D电影通常只有一个故事轨迹。

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 拍摄虚拟现实电影你需要随时移动360度相机。 其他的镜头取景、 颜色校准和后期制作其实跟传统的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特色, 也有各种不同的问题需要解决。 这也是为什么每一部分所耗费的时间都比传统的电影拍摄要长的原因。

另一个挑战来自于切尔诺贝利的辐射环境。 每个人都需要配备和辐射计量器, 在高辐射的地方还需要穿上保护服和保护鞋, 另外对拍摄器材也要采取特殊的保护手段。 而取得拍摄许可也花费了他们不少的精力。

在这一阶段, 他们已经准备好的demo, 来展示他们制作的部分内容。 如果他们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他们希望以后可以把完整视频放到各大虚拟现实平台上。显然, 制作更好沉浸感的虚拟现实需要更多的投入, 这不是一般的移动头显内容所能相提并论的。

另外,尽管这个团队已经为这部影片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但是他们似乎很不满足, 计划制作安卓版, iOS版, 以及苹果电视版。 当你制作好内容后, 你需要的东西只有一个:观众。

不管这个技术可以让你去到什么神奇的地方, 如果想成为市场主流, 虚拟现实的路还有很远。

引用参考Source

本文链接https://news.nweon.com/17155
转载须知:转载摘编需注明来源映维网并保留本文链接
素材版权:除额外说明,文章所用图片、视频均来自文章关联个人、企业实体等提供
QQ交流群苹果Vision  |  Meta Quest  |  微软HoloLens  |  AR/VR开发者  |  映维粉丝读者

您可能还喜欢...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