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研究院团队研究不同Avatar渲染风格对虚拟协作的影响
当前阶段的真实Avatar虽然能够增强身份认同感与初期存在感,但其有限的非语言表达能力容易导致用户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相比之下,卡通Avatar虽然初印象不如真实Avatar强烈,但随时间推移更易被接受,且在情绪传达上的误差更小。
(映维网Nweon 2025年10月09日)由微软研究院、奥格斯堡大学和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组成的团队日前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通过为期2-3周的实地实验揭示了不同Avatar渲染风格在沟通效能、任务满意度、存在感和情绪感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这可以为未来虚拟协作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具有高生态效度的纵向实验,招募了6组共14名来自同一科技公司的员工。其中,参与者在日常工作中彼此熟悉且定期举行会议。实验使用HoloLens 2设备,每位参与者配备个性化的全身Avatar,其面部采用两种不同的渲染风格:真实面部基于参与者肩部以上照片通过Avatar SDK v2.0.5生成,追求高度逼真效果;卡通面部则使用同一照片通过Avatar SDK v1.2.4生成,采用风格化渲染技术。
在技术实现方面,所有Avatar共享相同的骨骼结构和命名约定,并通过逆向动力学实时驱动,能够准确反映用户的头部姿态、手部动作和位置移动。Avatar系统配备了基于语音振幅的唇部同步动画和周期性眨眼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时间限制,系统未实现精细的面部表情追踪、视线追踪或坐姿动画,这意味着参与者在整个会议过程中需保持站立状态。
......(全文 1330 字,剩余 812 字)
请微信扫码通过小程序阅读完整文章或者登入网站阅读完整文章
映维网会员可直接登入网站阅读
PICO员工可联系映维网免费获取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