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大学联合研究揭示用户对AR社交媒体内容的空间与形式偏好
研究表明,人们在私人空间对AR的互动接受度最高,更青睐2D内容而非3D,更偏爱视频内容而非静态图像
(映维网Nweon 2025年09月24日)增强现实是指通过智能眼镜等设备将数字内容叠加在物理世界之上的技术。尽管所述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要成为主流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所以,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阿尔托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及慕尼黑大学正在探索何种场景与形式能使AR社交媒体内容最具吸引力,而他们展开的新研究揭示了周围空间隐私性、维度特性(2D与3D)及动态特性(图像与视频)如何影响用户分享和消费AR社交媒体内容的舒适度。
研究表明,人们在私人空间对AR的交互接受度最高,更青睐2D内容而非3D,更偏爱视频内容而非静态图像。相关发现可为设计师、研究人员和开发者塑造AR社交媒体的未来提供参考。
随着AR社交媒体逐渐普及,隐私与内容类型领域涌现出诸多待解之谜:谁有权在何处发布分享内容?内容可见范围有何限制?如何协调不同用户数字覆盖层带来的“现实差异”?
团队开展的研究旨在厘清用户对AR社交媒体内容在隐私性与内容类型方面的基础偏好,为解决上述宏观问题奠定基础。研究人员考察了私人、公共及半公共空间(如博物馆、学校等需购票或会员资格进入的场所)。研究人员指出:“这关乎我们如何在这个数字内容与物理世界交融的新空间中找到平衡。”
研究同时以现有社交媒体模式为框架,探究人们对动态/静态内容、2D/3D内容的偏好。通过对110名参与者开展在线研究,研究人员用36种隐私与内容类型组合测试了用户的AR偏好。
结果意外发现,参与者更倾向在私人空间消费AR社交媒体内容。团队表示:“当前研究多聚焦公共或半公共环境,对私人空间关注不足。但数据显示私人环境能带来最高舒适度——这无疑是值得深入的研究方向。”
用户偏好与当前社交媒体趋势一致:最接受2D视频形式的AR内容。尽管3D内容在环境中呈现更自然,但用户更习惯熟悉的2D形式。研究人员指出,这反而有助于区分数字覆盖层与物理实景。
这项研究将为学界和工业界塑造AR社交媒体这一新兴领域提供指引。他们强调:“尽管离全民元宇宙时代尚远,但已有部分用户开始使用所述技术。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整合虚实世界,构建健康的平衡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