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叶大学研发机器学习驱动的无线充电技术提升VR设备供电稳定性

PICO 4 Ultra

查看引用/信息源请点击:techxplore

通过基于机器学习的设计方法来设计LI-WPT系统

映维网Nweon 2025年08月11日)利用电磁场传输电能的无线电能传输(WPT)对VR/AR设备的应用具有革命性意义,能帮助解决当前设备的核心痛点,并开启全新的交互可能性。

在无线电能传输领域,线路阻抗无关运行(LI-independent Operation)主要是指,无论接收端负载阻抗如何变化,系统依然能维持稳定的能量传输效率或输出功率。这是实现高效、可靠无线供电的关键技术特性,尤其在动态负载场景至关重要,如VR/AR设备。

然而,实现线路阻抗无关运行需要非常精确的电路元件值,并且通常使用复杂的解析方程计算。相关方程一般基于理想化的假设,并不能反映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为了克服限制并提高电能传输效率,日本千叶大学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设计方法来设计LI-WPT系统。

千叶大学研发机器学习驱动的无线充电技术提升VR设备供电稳定性

研究人员使用微分方程描述WPT电路,以捕获系统内电压和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考虑到实际组件的特性。然后通过数值方法一步一步地求解方程,直到系统达到稳态条件。

评估函数根据输出电压稳定性、供电效率和总谐波失真等关键目标来评估系统的性能。然后,genetic算法更新系统参数以提高评估分数,并重复过程,直到实现所需的线路阻抗无关运行。

团队解释道:“我们为LI-WPT系统建立了一种新颖的设计程序,可以在不控制负载变化的情况下实现恒定的输出电压。我们认为线路阻抗无关是WPT系统普及实现的关键技术。另外,这是电力电子研究领域基于机器学习的完全数值设计的第一次成功。”

为了测试所提出方法,他们将其应用于ef类WPT系统。传统的ef类逆变器只能在其额定工作点保持ZVS。如果负载发生变化,ZVS就会丢失,效率下降。相比之下,团队设计的LI版本即便在负载变化时都能保持ZVS和输出电压稳定。

在常规系统中,当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电压的波动幅度可达18%。相比之下,采用完全数值方法设计的系统将这一变化保持在5%以下,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详细的功率损耗分析显示,由于系统能够保持输出电流稳定,传输线圈在不同负载条件下消耗的功率几乎相同。在额定工作点,LI类ef WPT系统在6.78 MHz时的功率输出效率为86.7%,输出功率超过23 W。

对于AR/VR,WPT的真正实现有望彻底解放用户,减轻头显重量,并解决续航焦虑,例如直接由桌面、墙壁等位置的发射器供电,无需设备内置大电池。

相关论文ML-Based Fully-Numerical Design Method for Load-Independent Class-EF WPT Systems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1039500

线路阻抗无关运行则是WPT走向实用化的核心能力,它解决了负载动态变化导致的能效崩溃问题。对VR/AR设备而言,这将意味着无感续航(设备功耗波动时供电不中断), 轻量化(省去冗余电池和稳压电路),以及多设备协同(头显和控制器等一“站”供电)。

本文链接https://news.nweon.com/131570
转载须知:转载摘编需注明来源映维网并保留本文链接
素材版权:除额外说明,文章所用图片、视频均来自文章关联个人、企业实体等提供
QQ交流群苹果Vision  |  Meta Quest  |  AR/VR开发者  |  映维粉丝读者
XR 招聘Job
XR Research Wechat Group/微信群
资讯